专业介绍

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本科生教育» 专业介绍

专业与特色

1、本科生专业设置

1) 核工程与核技术(Nuclea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本专业根据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前景和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本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于核电工程,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自主学习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力,掌握核工程与核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先进知识,具备解决本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组织管理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核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运行维护、设计开发、教育科研、项目管理等工作。

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1. 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用于解决复杂核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核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核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或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同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核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能够针对复杂核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认识工程与社会关系的能力: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核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素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力: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了解核工程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热点和发展状况,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工程制图、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核电厂材料、核电厂工程力学、自动控制理论、核物理基础、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电厂系统与设备、核辐射探测与防护等。

2)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Nuclear Safety):

本专业根据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前景和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本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于核电工程,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自主学习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力,掌握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的基础理论及先进知识,具备解决本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组织管理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核电厂的辐射防护、核电厂辐射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核安全分析与核安全监管、核电厂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核探测器的开发,也能胜任其他相关行业的核辐射监测与防护、核安全评价等项目的管理、科研、设计、生产等工作。

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政治理论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基础和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强的环境、健康、安全意识;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内的现代工具使用与实验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3.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的基础,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4.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意识、设计开发能力、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5.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专业主干课: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子技术基础、核物理基础、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电厂系统与设备、核辐射探测、核电子学、辐射剂量学、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价与核应急、物理前沿等。


2、联合培养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校企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行业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企业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校企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更加一致,确立了紧密型关系。

我校时全国高校中最早开展核电人才订单+联合培养的院校之一,学院是承担联合培养任务的主要院系。从2005年开始先后与与中国广核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开展联合培养合作。

3+1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一般在学生大学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入校进行选拔,经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确认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从7月开始即按照企业课程要求进行在校课程学习,持续时间为1年,毕业后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进入企业工作。


3、卓越工程师计划

2010年6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委和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推动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我校是首批卓越计划61所实施高校之一。从2011级学生开始,依托优势学科,在若干特色专业开展试点,以培养能源电力领域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实行工程创新型和工程实践型两种培养模式。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工程实践型试点专业,每年面向大一学生,在5月进行选拔,人数30人。选拔的学生单独编班,按照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要求实施管理。对于与卓越计划培养要求不相适应的学生将退回原专业班级继续完成相应培养环节。

TOP